各位网友好,小编关注的话题,就是关于阿里京东互相开放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2个问题阿里京东互相开放的解答内容来自网络整理。
根据我的背景知识,北京京东总部通常不对外开放。京东总部是京东集团的办公地点,一般只对内部员工和特定的访客开放。如果你有兴趣参观京东总部,建议提前联系京东集团或者相关部门,了解他们的参观政策和预约流程。他们可能会有特定的参观安排或者活动,以便让公众更好地了解京东的业务和文化。希望这个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这样的消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但说实话无非是制造一个新闻,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就像人有生老病死一样,企业也不可能永远在扩张,大环境不好的时候做一些战略收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决策。现在的互联网不是2000年左右的泡沫炒作期,BATJ和华为这些大公司对于未来的趋势都看得很清楚,也都在积极进行布局,所谓全面“缩招”即使是有那么回事,也只会是暂时的情况。
悲观的人对于任何事情都会持有悲观的态度,而历史永远是向前发展的。有些人还把这件事情联系到未来AI可能会替代工作岗位,这也是挺好笑的一个事情,技术的发展永远会伴随传统工作的消失,但同时也会有新的工作机会产生。
所以不用担心什么“缩招”和“寒冬”,是泡沫的总会破裂,不是泡沫的依然会增长,只是又一次的轮回而已。
在美图、拉勾网、锤子手机等公司相继被曝裁员后,近日有传阿里巴巴缩减人员编制、京东全面停止社会招聘。
甚至也牵涉到了华为,《北京青年报》今日报道,华为董事会常务文件《关于落实公司人才供应策略的决议》显示,“华为公司原则上停止普通社会招聘”。
根据猎聘网的统计,今年以来全行业新增职位指数呈下降趋势:
据了解,成本是减员的重要考虑因素:
据悉,华为2017年公布的财报显示,华为销售收入6,036亿元人民币,但利润为475亿元,照此计算利润率7.9%。2017年度华为员工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共1402.85亿元,以华为18万员工数来计算,当年员工人均年薪为77.94万元。
而BATJ等其他互联网公司最近几年的工资成本支出也占到了企业支出的一大部分,加之很多员工依靠资历混日子,能力不足,也造成内部机制的臃肿和不满,导致有能力的员工离职跳槽。
未来,随着AI的进一步发展,相信有越来越多的岗位不再需要人来承担。社会化的失业大潮会不会很快到来?
来没来不知道,但是竞争依然在!
双11在即,京东和阿里提前"放大招","二选一"时代是否会终结?
今日10月16日,电商平台开始为双11预热。昨晚,我还看着新闻中写着“双11争夺战进入海陆空大比拼,阿里卖万套特价房,京东补贴百亿”的新闻,同时中通、圆通先后宣布“双11”快递费涨价。2019年11月11日,大有胜过往年的气势,不禁让人对电商的战况开始了遐想。
10月15日上午,阿里巴巴爆出将有上万套特价房源参与购物节。同日下午,京东也举办“双11”启动会,宣布从10月18日开始对“双11”提前预售,这比往年提前了14天。
作为国内2大网络电商来说,他们的“爱恨情仇”随着京东对阿里的起诉再一次变成了“相爱相杀”。
值得人们注意的是5G产品,作为一个新的概念,今年成为各大电商“放大招”的争夺重点。期间,覆盖面涉及到各大手机厂商等等,这让此次的争夺更加火爆。
近日,京东起诉阿里的消息成为了双11准备“买买买”人们的关注新闻。
阿里巴巴集团的王帅微博指责京东对阿里的指控是炒作,并对自己的“二选一”解释为正常的市场行为。
有网友认为:浙江杭州是阿里的地盘,北京市京东的地盘,这样的归属地也代表着管辖权的归属。更有网友认为:在没有硝烟的电商争夺战中,阿里先败了一阵,京东可能获胜。
由于阿里是海外上市公司,所以目前案件进度比较缓慢,现在这个案件还在取证,但是专家预测案件的结果可能对电商的新格局产生巨大影响。
关于这次的“二选一”,追溯起来,2010年的腾讯QQ和奇虎360可谓开创者,当时的“3Q大战”可谓记忆犹新。从此以后,淘宝和京东、菜鸟和顺丰等等纷纷开始效仿。
关于“二选一”的战略、战术,也开始进入了“同行是冤家”的行动中。随着竞争的不可避免,2017年京东和天猫的“争夺战”爆发。
2017年,天猫的服饰市场占有绝对的市场支配地位。618年中大促销期间,要求部分商家退出京东促销,其中包括男女服装、家纺、灯具等。据不完全统计,当时退出京东的有200多个品牌。
京东方面对此也没有选择坐以待毙,据一位服装商爆料:京东通过后台强制其参与促销活动。在京东占据较大份额的家电市场方面,京东以增加赠品和拉低价格“回馈”天猫的“攻击”。
至此,天猫与京东之间的战争开始走向白热化。
时至今日,“二选一”竞争时代依然活跃。在是否会终结的问题上,网友猜测不会。关于原因,阿里已经说得很清楚了,“二选一”完全正常市场竞争手段。
到此,大家对阿里京东互相开放的解答时否满意,希望阿里京东互相开放的2解答对大家有用,如内容不符合请联系小编修改。